陶艺,广泛讲是中国传统古老文化与现代艺术结合的艺术形式。从历史的发展可知,“陶瓷艺术”是一门综合艺术,经历了一个复杂而漫长的文化积淀历程。它与绘画、雕塑、设计、以及其他工艺美术等有着无法割舍的传承与比照关系。
陶瓷艺术在中国发源年代久远,样貌繁多,在世界历史上中国的陶瓷艺术一直是具有相当的代表性,也由于传承年代久远,技术不断更新,加上历经朝代更迭,不同民族性与生活方式影响了中国陶瓷的发展方向,若要加以分类,就非单一条件所能完整涵盖,所以有人以年代、用途、釉色、技巧或是产地来加以分类。分为传统陶艺和以个人艺术创作为特点的现代陶艺两大部分。
传统陶瓷艺术
一般指年代较久,使用传统技法来从事创作的陶瓷器,此种陶瓷器与官方的需求有相当程度的关系,同时在用途上大多以生活使用为主,若以釉彩来分类约可分为釉上彩与釉下彩釉下彩-青花(青花是一种釉下彩,就是在坯体完成干燥后,在表面上上用蓝色的色料(例如氧化钴)画上各式图案。之后再淋上透明釉,即可进行釉烧。因为蓝色的色料是用在透明釉之下,所以名为“釉下彩”,此种方式通常色料的烧成温度不能与透明釉相差太大)、釉里红…等。
釉上彩-粉彩(明朝年间研发出来的明“五彩”,对陶艺色彩的表现更上一层楼。在坯体上先施用一层色釉(通常为白色)后, 先釉烧一次,再以有颜色的釉药绘上各种花纹图案,以低温烧第二次,通常第一次釉烧的底色烧成温度较色釉为高,由于色彩在底釉上,所以称为釉上彩。因为需要釉烧两次 或是多次,故亦称为“二次烧”。)、康彩等。在经验上,在进行多次烧时,应从最高温烧到最低温,以确保发色准确。
现代陶艺
现代陶艺是艺术家以陶瓷材料为创作媒介,以个性化的手法表现现代人的理想、个性、情感、心里、意识以及审美等哲学理念的一种艺术形式。现代陶艺索要挖掘的不只是客观世界,而是人的内心世界和社会意识。中国的现代陶艺创作相对较晚。1985年一股西方文艺浪潮刮进中国内地,对当时的大陆艺术创作产生了巨大的冲击,许多国际友人把国外的现代陶艺的概念。形式、信息引入当时还处于风平浪静状态的传统陶艺创作领域,原来陶瓷材料还可以如此表现,陶瓷语言竟有如此魅力!
由于现代对于化工原料知识的进步,与釉烧技术的发展, 加上工业化后机器的制造与发明,陶瓷艺术已经渐渐分家,实用陶瓷与艺术陶瓷各有不同的发展空间,而釉上彩与釉下彩已经不像以前那样的绝对,所以硬要用任一种分类的原则来规范陶艺的种类,都不是非常周延的方法。
陶艺主要制作方法有:拉坯成型、泥板成型、泥塑成型、泥条盘筑、捏塑、泥塑成型、素坯彩绘等等。
陶是土的艺术,火的艺术,其实更是人生艺术。通过亲手拉坯、捏塑,使我们回归自然,放松身心。
中国国学教育的倡导者——京麓书院:以史为鉴,与圣贤为师友,纵观天下!
京麓书院通过对儒、释、道、兵、法、墨等诸子百家先贤智慧经典运用,深刻解析中国文化的精神主旨和微言大义,探知中国传统文化真正的内涵。以全新视角,探讨智道、人道,成功的非“常”之道;博引上下五千年经典个案,剖析商业文明中人的睿智脉络,领会天道法则——忧勤惕厉;突破传统,以思维缔造非凡视野,以理解缔造人生境界,以仁义缔造贵族品格,完善人生!
京麓书院国学大讲堂系列培训课程使聆听者切身感受国学魅力,体会先贤思想;真正做到“学有所悟,思有所用”,在书香圣地中开启“学、问、思、辨”的求学之旅。